商城首页 > 金蝶动态


金蝶动态

央国企数字化转型路径:成为“数治”企业,实现韧性成长

时间:2022-04-18 09:47 分享到:




导读

4月7日,产业互联网实验室、经济观察报和金蝶三方联合举办了以“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为主题的产业互联网云沙龙,我有幸与数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高管共同探讨了数字时代,企业如何实现“韧性成长”。国资报告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特别分享给您。


今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被提升到国家级战略高度,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此时代背景之下,产业互联网实验室、经济观察报和金蝶三方,于4月7日联合举办了以“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为主题的产业互联网云沙龙。本次沙龙通过北京、深圳两地联线直播的方式,与多位央国企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话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洞察,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数字化主题盛宴。






北京场出席嘉宾:





中央企业专职董事、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前CFO 杨亚


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晓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钦






深圳场出席嘉宾:





产业互联网实验室轮值理事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 徐少春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 曹仰锋博士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全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工业总会会长 吴光权


长城物业集团董事长 陈耀忠


大族激光集团副总裁、大族超能激光、大族智能控制科技董事长 陈焱


印力集团CTO 陈俊佈


招商局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 李玉彬

深圳场嘉宾,从左到右依次为徐少春、陈焱、曹仰锋博士

如何理解“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


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博士首先带来“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主题报告,分享了在数字革命和VUCA环境之下对企业增长的洞察。

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 曹仰锋博士


1、何为韧性?


曹博士认为,韧性是抵御危机的能力,它能够在企业遇到危机时重塑资源、重塑流程,让企业快速复原并且抓住机会重新增长,所谓韧性增长。根据组织韧性的强弱,可以把企业分成四类,即脆弱型企业、低韧性企业、中韧性企业、高韧性企业。曹博士例举了六家具有代表性的高韧性企业——西南航空公司、苹果、微软、星巴克、京瓷、乐高,这些如今公认的卓越公司,历史上都曾历经过多次危机,正是组织韧性让它们能够走到今天。


2、何为“数治企业”?


曹博士表示“数治企业”是他在金蝶听到的新概念,以前大家谈论的一般是”数字企业”、“数智企业”。他认为“数字企业”偏重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资产,但仅有资产还不够,要把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让数据从资产变为能力,成为“数智企业”。而“数治企业”不同之处在于“治”,还上升到对企业的治理。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不断升级迭代的,从技术到能力再到治理。


“数治企业”,即用数字治理企业,这关系到数字战略和数字商业模式。


数字战略和数字商业模式有两个发展维度,横向维度是从行业向生态演进,纵向维度是从产品向场景演进,前者实现平台生态一体化,后者实现产品服务一体化。


按照发展维度和演进阶段,商业模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0商业模式是产品型,以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战略;


2.0商业模式是场景型,将产品和服务一体化后融入到用户的场景中,比如苹果的智能硬件+应用,亚马逊的kindle+数字化内容。


3.0商业模式是平台型,平台有两类,一类具有交易属性,比如APP Store(应用商店);另一类是赋能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比如海尔的卡奥斯、金蝶的苍穹。


4.0商业模式是生态型,基于平台能力广泛地链接外部伙伴,为用户创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价值。微软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型,通过平台来链接广泛的创业公司,金蝶的“平台+人财税+生态”战略也是生态型。


曹博士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业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技术带来的产品竞争优势;而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场景价值竞争优势,以及通过平台链接客户、伙伴和万物的生态优势。


3、EBC是数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做EBC(企业业务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近几年金蝶在发展和完善这个概念。曹博士提出,从EBC的核心思想来看,EBC将是“数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EBC有五大能力平台,其中最核心的是数据与分析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其外延的四个平台——客户体验平台、生态系统平台、信息系统平台、物联网平台,则分别链接和服务客户,链接和赋能生态伙伴,链接和赋能员工,链接和管理万物。


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升级数字化转型,变成“数治企业”,才能保持韧性成长。


巅峰对话:成为“数治企业”,实现“韧性成长”


沙龙嘉宾围绕“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主题,就以下三大议题展开了精彩探讨。


1、高度动荡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实现韧性成长?


中央企业专职董事、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前CFO杨亚认为,企业要实现韧性增长,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管理变革。他列举了一家做家电电器的企业,这家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供应链中央监控系统,将近两千家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和分销商都集中在一个监控系统中,从而将采购时间缩短10天,将出货时间缩短20天,在疫情之下仍保持快速增长。

  

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就企业韧性生长,提出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数字化运营,让管理和业务从对人的依赖转向对数据的依赖;另一个是充分发挥数据流动的作用,联动多利益攸关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钦发表了对主题的理解,他认为韧性就是要主动去应对变化,积极数字化转型,但同时也要搞清楚数字化是手段而非目的。他进一步谈到“数治”的重点是边界扩展和动态组合,企业要拓展与客户、供应商、合作方以及利益攸关方的边界,要把要素进行动态的组合,最终提升竞争优势。


大族激光集团副总裁、大族超能激光、大族智能控制科技董事长陈焱基于20多年的制造业从业经验,分享了制造企业如何在动荡环境中韧性成长。他认为企业首先要不忘初心,坚持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这正是大族激光能扛住危机高速发展的核心原因;企业数字化转型要从管理层到员工,统一认知、上下协同;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变革,比如大族激光将原来的事业部单位拆分成了“平台+生态”战略下的105个独立经营实体;要建立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平台,打造应对突发事件快速整合资源的能力;先做好产品深度,再左右延伸和上下整合去做产品宽度。


产业互联网实验室轮值理事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认为,成为“数治企业”要做到三方面,第一是拓展边界,链接客户、员工和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第二,用数字化的手段治理企业,构建数字化的运营能力、数据驱动的高效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数字生态的能力以及文化创新能力;第三,企业一把手在高动荡环境下要回归初心,明心净心。徐少春回忆及从2014年起每年会砸掉一样东西,砸过电脑、笔记本、服务器等等,在砸的过程里不断反省企业转型的困难和瓶颈,如今在徐少春带领下的金蝶正不断朝云的方向转型,去年云业务占比已经超过了60%。


2、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


中央企业专职董事、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前CFO杨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成长空间和价值创造的能力,而它在数字化环境下取决于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和成效。通过与消费互联网作比较,杨亚表示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难度大很多,因为工业互联网面向的是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没办法像消费互联网用统一的平台和套装软件。他认为,工业企业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将IT(信息技术)团队和OT(运营技术)团队组合起来。比如,华为从去年开始就组建了面向煤炭、轨道、港口等若干行业的军团,以此解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伏羲智库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数据的使用能力,而数据使用的前提是数据获取,是否能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决定了企业能否科学决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钦表示,未来的企业将会是“小院高墙大生态”,企业是一个个有高墙的小院,各自掌握着唯我独有的东西,但小院不是关着门的,可以广泛地互相连接,形成大生态。王钦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技术的深度;第二是资源链接整合力;第三是与用户的互动能力。


3、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生态型组织?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全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工业总会会长吴光权表示,并非每个企业都能成为平台型企业,但数字化平台作为能力建设是需要的,企业可以学习EBC,打开思维,并使用金蝶云平台付诸实践。


万科印力集团副总裁兼CTO陈俊佈建议,企业如果要做平台,需要在业务设计的时候学会结耦,在做技术平台建设的时候有意识地做PaaS的建设,布局组织能力的时候要想清楚哪部分能力放在总部,哪部分能力放在业务单元或者是中台。


长城物业董事长陈耀忠认为,构建生态型组织需要同时具备产业经验和数字化技术,企业需要跟金蝶这样有核心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合作,把产业经验和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


最后,徐少春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数治企业”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去治理企业,进而产生新的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使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韧性成长。徐少春强调,企业管理者要持续不断地明心净心,透过现象洞察本质,锻炼自身的韧性。企业家如果保持韧性,那么他所管理的企业也往往有韧性。

 
文章转自《国资报告》 
原标题丨“数治企业 韧性成长”大咖们在这场产业互联网云沙龙上聊了啥?